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平凉在行动4月8日,平凉市体育馆场地中央铺上了武术比赛专用毯,深蓝色的毯子铺在原木色的地板上格外亮眼。这里正在进行甘肃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项目平凉选拔赛决赛,运动员们一招一式虎虎生威,拳棍刀剑气势如虹,尽情展示着武术的魅力。
“体育馆面貌焕然一新。”平凉市武术协会秘书长程旭辉正忙着选拔赛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体育馆刚刚对馆内墙壁、地面、座椅、灯光等硬件设施进行了装修维护,使用体验很不错。“我们已经申请了今年5月份‘全省健身气功大赛’的举办权,如今体育馆修葺完成,刚好可以作为比赛场馆。”程旭辉的喜悦溢于言表。
市体育健身广场和市体育馆是平凉中心城区目前唯一的综合性体育场馆,由于紧邻柳湖公园,靠近居民区,是市民开展体育健身运动的主要场所。自2017年体育健身广场改扩建向社会全年免费开放以来,年接待量市民达80万人(次)。市体育馆始建于1980年,服役40多年来,馆内设施已显陈旧,场馆面积和功能也日渐局促。
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动启动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补齐基础短板、完善配套设施、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市体育局主动作为,先后实施了健身广场场地雨污管道分离,市体育馆场地净化、外立面灯饰亮化、公共卫生间改造美化等工程。同时,改造了乒乓球训练室,喷刷了健身器材,更换了门禁系统,填充了儿童活动区沙坑,场馆环境面貌得到优化提升。
“我们根据每个场馆的特色,在现有基础上,完善了部分功能,增加了细节设置Boyu Sports,市民在运动过程中会更加舒适。”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副主任于兰兰说,为了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在场馆内外制作展示了主题宣传内容,还在电子大屏循环播放宣传视频,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记者在体育健身广场南侧的长廊看到,廊顶制作悬挂了主题展板,分为体育精神、健将名录、历史时刻三个部分,给休闲长廊增添了文化气息让市民在活动休息的同时了解相关体育文化。长廊内还安装了自动售水机、共享充电宝、自助储物柜,满足市民不同需求。
跑道上、球场上、健身器材区,每个来到体育场的市民都能找到适合的项目,挥洒汗水、享受快乐。高三学生张建烨和母亲在打乒乓球,不一会儿就感到热了,他脱下外套,顺手挂在了足球场围栏上。记者走近一看,原来围栏上安装着一排挂钩。“挂钩是新安的,物品有挂的地方,围栏也增高了,足球不会轻易飞出来,这些细节不错。”张建烨说,希望体育场能增加租赁器材的业务,方便市民使用。
“市民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建议市体育局党组一直很重视,该解决的尽快解决,该落实的积极落实,不断提升市民对运动场所的满意度。”于兰兰说,局党组在现场办公过程中,了解到市民希望在健身器材中增加“云梯”,便协调安装了一组器材;调研发现乒乓球普及度高而球桌不够,便把体育场前原停车场改建成乒乓球练习场地,增设球桌16副;有市民反映增设区域夜间照明不足,便安装了LED灯……
“包括更换场馆标志,跑道重新标线,增设医疗应急服务室,安装场地监控设备,建设数据中心,严格落实“三码测验”,场馆设施清扫消毒等等,都是很细小的事情,但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做好场地服务工作,能不能把好事做实。”市体育局副局长马伟杰表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健身需求。
习总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据统计,目前我市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约占全市总人数的38%,人均拥有运动场地面积仅为2.2平方米,市内大型体育场馆、健身广场和户外健身设施比较缺乏,“十五分钟健身圈”尚未完全实现。
“随着市体育运动公园、城市活力公园、泾河体育运动公园,绿地广场、南山公园、柳湖公园健身步道等建设项目的推进,平凉中心城区室外健身场地面积缺乏的状况将得到改善。”马伟杰介绍,今年,全市将完成全民健身路径20套,智能路径6套,多功能运动场12个,免费或低价开放各县(市、区)体育馆,争取人均室外体育场地面积持续增加,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提高1个百分点,更好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平凉建设。